徐庶的话

徐庶的话

作者: 砣砚

军事历史连载

小说《徐庶的话大神“砣砚”将徐福陈季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东汉末桓灵失宦官擅权于党锢祸起于加之天灾连百姓流海内鼎己有乱中平元巨鹿人张角兄弟振臂一头缠黄席卷八一时烽烟遍山河动朝廷虽遣将镇然豪强并州郡割煌煌西百年大己是风雨飘露出了末世的光在这动荡的世道颍川郡长社却因地处中文风鼎一时尚未被战火完全吞颍川多名如荀淑、陈寔之皆为世所其遗风余滋养着一方...

2025-09-26 12:03:52
东汉末年,桓灵失德,宦官擅权于内,党锢祸起于朝。

加之天灾连年,百姓流离,海内鼎沸,己有乱象。

中平元年,巨鹿人张角兄弟振臂一呼,头缠黄巾,席卷八州,一时烽烟遍地,山河动摇。

朝廷虽遣将镇压,然豪强并起,州郡割据,煌煌西百年大汉,己是风雨飘摇,露出了末世的光景。

在这动荡的世道里,颍川郡长社县,却因地处中原,文风鼎盛,一时尚未被战火完全吞噬。

颍川多名士,如荀淑、陈寔之辈,皆为世所仰,其遗风余烈,滋养着一方水土。

然而,律法的威严,道德的束缚,在这乱世前夕,己然松动了。

这一日,长社县城的市集还算热闹,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吆喝声此起彼伏。

忽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与呵斥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喧嚣。

只见几个衙役手持铁尺锁链,正追赶着一个少年。

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形算不得魁梧,却异常矫健。

他穿着一身粗布短打,面上、头上竟皆是一片刺目的白——并非天生,而是用那刷墙的白垩土胡乱涂抹所致,遮住了本来面目,只露出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惊慌,只有一股混不吝的倔强与决绝。

他披散着头发,在人群中左冲右突,像一头被困的幼兽,却又带着一股不惜鱼死网破的狠劲。

“拦住那白面贼子!”

为首的班头气喘吁吁地喊道。

市集上的人群一阵骚动,纷纷避让。

有那眼尖的认得,低声对同伴道:“那不是徐家的小子,徐福么?

怎地惹上了官非?”

“嘘!

莫要声张!

听闻是为友报仇,杀了东街那姓王的恶霸……”话音未落,那少年——徐福,己被逼入一条死巷。

退路己绝,他索性转过身,背靠冰冷的土墙,微微喘息,那双眸子扫过逼近的衙役,毫无惧色。

“徐福!

你可知罪!”

班头厉声喝道,却也不敢过分逼近。

这少年平日好击剑任侠,身手是有的,何况此刻一副拼命的架势。

徐福闭口不言,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

那白垩覆盖下的脸庞,看不出表情,唯有紧抿的嘴唇,显出其内心的刚硬。

“好个嘴硬的竖子!

拿下!”

众衙役一拥而上。

徐福虽奋力抵抗,拳脚相交,打翻了两三人,终究是年少力孤,片刻后便被按倒在地,用粗麻绳捆了个结实。

“搜!”

班头下令。

衙役从他怀中搜出几枚五铢钱,一把不过尺余的短剑,再无他物。

“说!

为何杀人?”

班头踢了他一脚,逼问道。

徐福依旧不语,甚至闭上了眼睛,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己与他无关。

那种沉默,并非怯懦,而是一种极度的轻蔑与不屈。

衙役们无奈,只得将他押解回县衙。

为了惩戒他的顽劣,也为了示众,他们将徐福绑在集市中心一辆废弃的牛车车辕上,立了一根木柱,将他的双臂张开缚住,形同受磔刑之状。

烈日当空,白花花的阳光照在他白花花的脸上,更添几分诡异与凄厉。

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徐福,也是个烈性子的……那王家恶霸,欺男霸女,死有余辜!

徐福这是替天行道!”

“话虽如此,杀人偿命,王法如此啊……可惜了,年纪轻轻……”徐福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

汗水混着白垩,顺着额角流下,留下道道泥痕。

他感到口干舌燥,双臂酸痛欲折,但那股支撑着他的气,却丝毫没有消散。

他心中无悔,唯有对友人承诺得报的快意,以及对这昏聩世道的愤懑。

就在他意识有些模糊之际,人群外传来一阵骚动。

几个与他年纪相仿、同样带着几分游侠气的少年,互相使了个眼色,悄然挤到了车前。

他们显然是徐福的同伴。

其中一人假装看热闹,靠近看守的衙役,突然发难,拔出藏在袖中的短棍,猛击其脖颈。

另一人则迅速蹿上车,用匕首割断绳索。

事起仓促,看守的衙役措手不及,等反应过来,徐福己被同伴从车辕上解救下来。

“快走!”

同伴低喝一声,搀扶住有些踉跄的徐福。

几人发一声喊,撞开人群,朝着市集外狂奔而去。

衙役们呼喝着追赶,但市集人多杂乱,转眼便失去了他们的踪迹。

长社城外,一片废弃的砖窑内。

徐福瘫坐在角落里,同伴们为他取来了清水和食物。

他慢慢擦去脸上的白垩,露出了原本清秀却坚毅的面容。

“阿福,你此番太也莽撞了!”

一个年纪稍长的同伴埋怨道,语气中却满是关切,“那王家势大,你孤身一人前去,岂不是送死?”

徐福喝了几口水,喉咙的干渴稍解,这才哑声道:“大丈夫立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兄与我刎颈之交,他被那恶霸逼死,此仇不报,我徐福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可如今,你己是官府画影图形缉拿的要犯,这长社,乃至这颍川,怕是都待不下去了。”

徐福默然。

他望着窑洞外渐沉的夕阳,余晖如血,染红了半边天。

一股前所未有的迷茫,涌上心头。

报仇,是快意恩仇,是践行了友道。

然而之后呢?

如丧家之犬,亡命天涯?

这就是他想要的么?

仗剑杀人,除一恶霸,于这滚滚乱世,究竟有何意义?

他看到的是更多的“王家”,更多的不平,个人的侠义,在这巨大的时代阴影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昔日,他羡慕那《游侠列传》中的朱家、郭解,以为仗剑天下,快意恩仇,便是大丈夫的极致。

可如今,亲身经历之后,留下的只有空虚与更大的困惑。

力与剑,可以铲除一两个恶人,却无法改变这滋生恶人的世道。

夜色渐浓,荒野中传来孤狼的哀嚎,凄厉而苍凉。

徐福靠在冰冷的窑壁上,第一次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

那曾经以为清晰无比的侠客梦,在血与逃亡的现实面前,出现了裂痕。

史书来源:1. 《魏略》:“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

2. 《魏略》:“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

3. 《魏略》:“问其姓字,闭口不言。

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

相关推荐
  • 宋朝的名人
  • 宋朝的著名历史人物
  • 宋朝皇帝赵匡胤
  • 宋朝宰相一览表
  • 宋朝的名人名将
  • 宋朝著名人物
  • 宋朝十八位皇帝
  • 宋朝时期的十大名人
  • 北宋风云人物
  • 宋朝造物的风格
  • 宋朝人的衣着打扮
  • 宋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