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美俄 70 年大国博弈是哪一集

三国演义,中美俄 70 年大国博弈是哪一集

作者: 曾经年少

其它小说连载

《三国演义,中美俄 70 年大国博弈是哪一集》男女主角尼克松毛主是小说写手曾经年少所精彩内容:1950 年抗美援朝之美苏对中国的态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重要的原因很简中国的人口多、国土广、潜力真要发展起来不得了;没那么重要的原因也一目了中国的战争能力实在是太差从 1840 年开中国就没打赢过几场外好不容易赢下来的抗日战1944 年蒋介石还漏了个豫湘桂战役的大别的盟军都在高歌猛就国民党军队一还在丧师辱不能打的民族是没有人尊重不能兑现的潜力...

2025-09-10 20:50:44
1950 年抗美援朝之前,美苏对中国的态度,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重要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口多、国土广、潜力大,真要发展起来不得了;

没那么重要的原因也一目了然,中国的战争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从 1840 年开始,中国就没打赢过几场外战,好不容易赢下来的抗日战争,1944 年蒋介石还漏了个豫湘桂战役的大脸。

别的盟军都在高歌猛进,就国民党军队一家,还在丧师辱国。

不能打的民族是没有人尊重的,不能兑现的潜力和没潜力差不多。

站在 1950 年的当口,你要宣称中美俄三角博弈将决定人类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别说美国苏联了,就算中国人自己都不会相信。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话也就给自己人打打气,老外只认拳头,不认豪言壮语。

苏联决策发动朝鲜战争,连招呼都不和中国打一个,更谈不上征求意见;

联合国军决策跨过三线,中国嘴皮子都磨破了,美国政府就是不听。

毛主席说的抗美援朝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其重要内容就是要打出中华民族的尊严。

连战连败 100 多年了,不流血,不死人,民族尊严能扳回来吗?

抗美援朝是中美两军的巅峰对决,志愿军挟 20 多年革命胜利之威,美军挟二战胜利之威。

冤家路窄,狭路相逢,冒死冲锋,以命换命,两年零个月的硬仗打下来,美军服了。

此仗之后,中国终于有了上桌的权力,再也不是任人摆布的菜单,不论是美国总统还是苏联总书记,都必须认真倾听中国的声音。

其他国家更是不在话下,典型例子就是英国。

1949 年的时候,我们叫它英帝,还有些畏惧;

1953 年的时候,我们叫它美帝小跟班,可以戏谑地称呼了。

国际政治和做生意差不多,你能兑现潜力,你能展现实力,愿意投资入原始股的国家自然就来了。

首先大笔投资的是苏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156 项工业援助干得热火朝天,一下子就将新中国从纯农业国拉进了工业国。

当然喽,苏联人也不是傻子,不会干赔本的买卖。

中苏同盟,中国帮苏联挡住了美日在东边的威胁,极大地缓解了苏联的地缘压力;

拿了苏联的钱,就得听苏联的话,苏联的军事、工业、经济、文化模式,全盘嵌入了中国的肌体之中,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苏式国家。

这种模式的移植,可比当年留苏派背着几麻袋教条回来强多了。

有了中国的助阵,如果一切顺利,国际共运的红旗会插遍整个亚欧大陆,日本、英国那几个小岛,根本就挡不住社会主义阵营的攻势。

说到底,美国只是个美洲国家,与亚欧大陆的实力差距太远了。

眼看着中苏同盟搞得热火朝天,美国战略界脑袋里全是懵逼,集体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二战的时候,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友么,怎么一下就跑到苏联那边去了?

中苏要是真的融为一体,美国很可能就会输掉冷战,这可怎么办啊?

当时的美国还远不是后来独步天下的美帝,掌握全球霸权的时间不长,政治经验不足,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乱了分寸。

真正在谋略上给西方掌舵的,还得是英国人,这个老牌搅屎棍告诉美国,不要急,不要慌。

甭看中苏关系现在好像挺亲密,但这两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中国的民族自尊心,迟早会发生尖锐冲突。

国际共运搞得越好,中苏分歧就会越大,单单一个领导权问题,就能让中苏斗得死去活来。

理想主义者嘛,最容易因为理想而分道扬镳。

西方阵营现在只需要稳住阵脚,静观中苏关系起变化就可以了,用不着过于担心。

果不其然,赫鲁晓夫数年之内连续犯下的三个错误,断送了中苏同盟,也断送了国际共运的大好局面。

1.全面否定斯大林,自废武功,自己捅自己的刀子。

2,推行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政策,把依然还在武装反抗帝国主义的的社会主义穷兄弟给卖了;

3.大国沙文主义那只手就是控制不住,不仅想当中国的兄弟党,还想当中国的老子党。

这些原则性错误,中共当然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你强硬,我跟着强硬,你加码,我跟着加码,就这么一来二去,曾经如同兄弟的的中苏同盟关系急转直下。

到 1960 年代,中苏关系甚至发展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对这一切,美国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既然中苏关系有裂痕了,那我美国人当然要插上一脚。

先是联合苏联封锁中国,让中国陷入最困难的时期。

等到苏联真要对华动武了,美国人又将消息暗中传递给中国。

主打就是一个造谣生事,两边离间,坐在家里收中苏分裂的渔翁之利。

然而,此时的美国虽然在战术上进步不少,再也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但在战略上,依旧稚嫩的很。

不知道什么原因,美国内部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

既然中苏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那我何不在外部再添一把火,内外交攻,一举把社会主义阵营彻底打下去呢?

说干就干,美国瞄准的目标是越南,全面介入越南战争,以武力支持南越统一。

要不怎么说美国人在战略上天真呢,对付理想主义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坐等他们内讧,你越施加外部压力,理想主义者越团结。

果不其然,最起码在越南战争初期,中苏两国是齐心合力支持越南的,中国为主,苏联为辅。

绝不允许跨过北纬 17 度线,这话确实是中国说的,但这句话背后,也站着苏联的身影。

中苏关系真正搞到兵戎相见,越南问题真正成为中苏博弈的筹码,那都要等到 1969 年珍宝岛事件之后了。

事后诸葛亮看,历时十年的越南战争,中美苏三国或多或少都犯了战略错误。

中国的错误在于,抗美援越最好是不打,本来就很穷了,再支持越南不划算,国际地位也早就打回来了,再打也没有太大提高。

但中国没什么选择余地,美国一定要打,只能奉陪到底。

美国的错误在于,它将主要兵力陷于和中国的空耗,放任苏联在全世界扩张势力,再加上越战打得不好,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对。

内外交困之下,美国彻底丢掉了冷战的主动权,全面转入战略收缩,苏攻美守。

苏联的错误在于,它光顾着趁中美互耗的机会去扩张全球影响力了,没有抓住时机与最重要的中国改善关系,反而让中苏关系越来越糟。

苏联之所以如此傲慢,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相信中美会和解。

只要中美不和解,那苏联就可以坐收中美对抗的渔翁之利。

然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瞬息万变,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和解的中美关系,竟然和解了。

1970 年 10 月 1 日,毛主席邀请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国庆观礼台,向美国政府放出和解的公开信号;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公开访华,冰封 20 多年的中美关系终于开始解冻。

然而,此时的苏联政府依旧不急。

原因也很简单,中美军事对抗 20 多年了,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两国国内都有着强大的反对和解派,想把这些人的思想全部转过来,绝非易事。

只要有一家出问题,中美和解就搞不成。

事实也正如苏联所料,从 1972 年到 1979 年,中美和解最大的成果就是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进口了 43 亿美元的外国设备。

至于政治建交问题,双方始终达不成共识。

美国方面顾虑太多,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了,接任的福特又是个无能之辈,一点破格的动作都不敢有;

中国方面也顾虑重重,担心步子迈大了,对社会主义兄弟不好交代,也担心美国政府朝令夕改,哪怕作出让步也兑不了现。

中美苏三国关系,就这样走过了僵持的 1970 年代。

苏联虽然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美国通过中美和解,从越南泥潭中成功脱身;

中国也通过中美和解,成功摆脱了美苏联合施压,形势比 1960 年代好多了。

等中美都缓过劲来,联合绞杀苏联的机会也就慢慢成熟了。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聊天记录渣男翻车
  • 不做二选一的说说
  • 腐化雕像作用
  • 头衔零冠词
  • 高考作文高速公路事件
  • 真千金的娘亲
  • 不妙她们都在觊觎我绯色回响
  • 我做大哥很多年是哪首歌的词
  • 十年一遇黄梅季节
  • 十年一遇降雨标准
  • 十年一遇大风
  • 十年一遇最早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