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夜来香(杨颜尚岩温)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茶夜来香(杨颜尚岩温)
作者:弟子常义
都市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弟子常义”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茶夜来香》,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杨颜尚岩温是文里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他拿起紫砂壶,给火塘边的茶盏倒了杯茯茶,茶汤暖得能烫到心。
窗外的月光洒在院子里,老槐树的影子落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杨颜尚知道,他的归乡路,从勐海的红泥开始,到秦州的老院,终于有了个踏实的落脚点。
而这御府别院,这杯茶,将会是他未来二十年,最珍贵的念想……
2025-09-27 18:23:43
一、春寒里的愁绪与茶烟秦州市的春天总带着股黏腻的冷,三月初的雨下了三天,青石板路缝里积着水,倒映着御府别院门口红灯笼的影子,像揉碎了的胭脂。
杨颜尚刚把储藏室的恒温系统调试好——湿度稳定在60%,茶饼上的白霜又厚了些,他指尖蹭过那层霜,想起岩温老爹说的“霜厚茶醇”,心里刚暖了暖,就听见院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杨老板!
杨老板在吗?”
男人的声音裹着雨气,带着点发颤的慌。
杨颜尚快步迎出去,看见个穿藏青色夹克的中年男人站在雨里,头发湿得贴在额头上,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帆布包,裤脚溅满了泥点。
“我是杨颜尚,您请进,外面雨大。”
杨颜尚侧身让他进来,顺手递过条干毛巾。
男人接过毛巾,擦了擦脸,露出张疲惫的脸——眼角有几道很深的纹路,下巴上的胡茬泛着青,是常年操心事的模样。
“杨老板,我叫王建军,是做建材生意的,”男人坐在正屋的竹椅上,双手搓了搓,“听陈敬山陈老说您这茶馆能帮人搭线,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来麻烦您。”
杨颜尚给火塘添了块柴,又从茶架上取了块明前龙井——春天喝绿茶最解愁,他想。
沸水冲下去,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嫩绿的芽叶浮上来,像刚冒头的春草。
“王老板,先喝口茶暖暖身子,有话慢慢说。”
王建军端起茶杯,却没喝,只是盯着杯里的茶叶,喉结动了动:“我去年接了个小区装修的活儿,本来工程款春节前就能结,结果开发商跑了,几百万的款子要不回来。
现在工人等着发工资,我还得给木材供应商付款,可我手里就剩7万块了——李建国李社长的合作社有批木材,质量好,可他要10万预付款,我这7万,差得太远了。”
杨颜尚心里一沉。
李建国的农业合作社他知道,除了种玉米、苹果,还种了片杨树林,去年刚砍了一批,准备卖木材。
他放下茶壶:“您跟李社长谈过吗?
能不能先付一部分,剩下的货到付款?”
“谈了!
怎么没谈!”
王建军猛地提高声音,又很快压低,带着点无奈,“我找了李社长三次,他说合作社的农户等着木材款买种子,不能欠。
我知道他难,可我更难啊——工人家里等着钱过年,有的还等着钱给孩子交学费,我总不能让他们空着手走吧?”
火塘里的柴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起来,落在地上。
杨颜尚看着王建军通红的眼睛,想起父亲当年遇到茶商欠款时的模样——也是这样,蹲在茶仓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说“不能让茶农白干”。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的滇山茶——经过一冬的霜打,花苞更红了,像憋着劲要开。
“王老板,您别急,”杨颜尚转过身,“我认识李社长,明天我约他来茶馆喝茶,咱们一起聊聊。
或许,能想个办法。”
王建军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真的吗?
杨老板,您要是能帮我成了这单,我以后肯定常来您这喝茶,还帮您介绍客户!”
“您先别客气,”杨颜尚笑了笑,“我也不能保证一定成,但咱们试试总没错。
您把您需要的木材规格、数量写下来,明天给李社长看看,也好有个准头。”
王建军连忙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飞快地写着——木材的首径、长度、数量,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
“杨老板,我要的都是中等规格的木材,用来做装修的龙骨,不需要太好的,但也不能差,毕竟是给老百姓住的房子,不能糊弄。”
“您这态度就对了,”杨颜尚接过笔记本,“做生意就得实在,像喝茶一样,不能掺假。”
送走王建军时,雨己经小了,变成了细密的雨丝。
杨颜尚站在院门口,看着王建军的背影消失在巷口——他走得很快,却不时回头,像是怕这希望又没了。
杨颜尚掏出手机,给李建国打了个电话。
“李社长,我是杨颜尚,”他说,“明天上午您有空吗?
来我这茶馆喝杯茶,有个事想跟您聊聊。”
李建国在电话那头笑了:“杨老板找我,肯定有空。
明天上午我正好要去三学街买种子,顺便去您那喝茶。”
“好,”杨颜尚说,“我明天给您泡明前龙井,新下来的,您尝尝。”
挂了电话,杨颜尚回到正屋,火塘里的火还没灭。
他端起那杯没喝的龙井,喝了一口——鲜爽的滋味滑过喉咙,带着点春天的甜。
他想起明天的见面,心里忽然有了底:李社长是个实在人,王老板也是个本分的生意人,只要好好聊,应该能有办法。
第二天一早,天放晴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正屋的红木茶桌上,映得茶杯发亮。
杨颜尚从储藏室里拿出明前龙井——是他托杭州的朋友寄来的,包装上还带着西湖的水印。
他用玻璃杯泡茶,水温控制在85℃——龙井娇嫩,水温太高会烫坏芽叶,这是父亲教他的。
刚泡好第一杯茶,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
杨颜尚迎出去,看见李建国提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刚买的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
“杨老板,早啊,”李建国笑着说,“今天天气真好,适合喝茶。”
“李社长,快请进,”杨颜尚接过他的布包,“我泡了明前龙井,您尝尝。”
两人走进正屋,李建国刚坐下,就看见桌上放着的木材规格单。
他拿起单子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这是王建军的单子吧?
他找过我好几次,想要这批木材,可他那7万,实在不够预付款。”
杨颜尚给李建国递过茶杯:“李社长,您先喝口茶,咱们慢慢说。
王老板的情况,您也知道,工程款要不回来,工人等着发工资,他也难。
您合作社的农户等着木材款买种子,您也难。
咱们能不能想个折中的办法?”
李建国喝了一口龙井,点了点头:“这茶真好,鲜爽得很。
杨老板,您有什么办法,您说。”
“我想,”杨颜尚斟酌着说,“王老板先付5万预付款,您先给他发一部分木材,让他能开工。
剩下的2万,等他收到木材后,一个月内付清。
您看这样行不行?”
李建国沉默了,手指在桌上敲着——他在算合作社的账,农户的种子钱、化肥钱,都等着这笔木材款。
“杨老板,不是我不想帮他,”李建国叹了口气,“合作社的账上现在就剩3万块,要是收了5万预付款,再发出去一部分木材,万一王老板那2万要不回来,我怎么跟农户交代?”
杨颜尚理解他的顾虑。
他起身从茶架上取下一个茶罐,里面装着勐海的滇红——是初制所今年刚做的,茶毫很密。
“李社长,您看这样,”他说,“这是我茶山的滇红,价值2万。
要是王老板那2万到期没付清,我就用这滇红抵给您,您可以卖给茶商,也可以分给农户。
这样,您就没风险了。”
李建国愣了一下,看着茶罐里的滇红——他懂茶,知道这滇红的品质,确实能值2万。
“杨老板,您这……”他有些感动,“您这是帮我们双方啊。”
“咱们都是朋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杨颜尚笑着说,“您帮王老板解了燃眉之急,王老板帮您解决了木材销路,我帮您俩搭个桥,这不挺好的吗?
就像喝茶,得有茶、有水、有杯子,少一样都不行。”
李建国拿起茶罐,打开盖子闻了闻——浓郁的蜜香飘了出来,是上好的滇红。
“行,杨老板,我信您!”
他说,“就按您说的办,王老板先付5万,我给他发80%的木材,剩下的2万,一个月内付清。
要是他付不清,这滇红就归我。”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王建军的声音。
杨颜尚迎出去,看见王建军提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5万块现金——用报纸包着,鼓鼓囊囊的。
“杨老板,李社长,”王建军走进来,脸上带着点紧张,“钱我带来了,您点点。”
李建国接过塑料袋,打开看了看——崭新的钞票,码得很整齐。
他笑了:“王老板,不用点了,我信您。
咱们现在就签合同,我下午就安排人给您送木材。”
王建军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太谢谢你们了!
李社长,您放心,那2万我肯定按时付,绝对不耽误您给农户买种子。”
杨颜尚看着两人签合同,心里暖暖的。
他给两人续上龙井,说:“咱们今天也算有缘,借着这杯茶,祝咱们合作顺利。”
李建国和王建军端起茶杯,碰了一下——清脆的碰撞声在正屋里回荡,像春天的第一声雷。
“合作顺利!”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签完合同,李建国要回合作社安排送木材,王建军也要去工地等着,两人一起离开了茶馆。
杨颜尚送他们到院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一个走向东边的合作社,一个走向西边的工地,像两条原本平行的线,因为这杯茶,有了交点。
回到正屋,杨颜尚坐在火塘边,看着桌上的合同和那杯没喝完的龙井。
他想起父亲当年说的“茶能聚人”,现在终于懂了——茶不仅能聚人,还能聚心,聚希望。
他起身走到茶架前,拿起那罐滇红,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就算王老板真的付不清那2万,这滇红也能帮李社长解决问题,不算白帮。
中午,赵姨端着一碗油泼面走进来——面条筋道,泼上热油,香味扑鼻。
“颜尚,听说你帮王老板和李社长成了单,”赵姨笑着说,“我特意给你做了油泼面,加了个荷包蛋,奖励你。”
杨颜尚接过面,吃了一口——热辣的滋味从舌尖蔓延到全身,暖得人心里发颤。
“谢谢您,赵姨,”他说,“这面真好吃,比我在新加坡吃的任何大餐都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赵姨坐在竹椅上,看着院子里的滇山茶,“你这茶馆,现在越来越像个‘聚点’了,来的人都是实在人,聊的都是实在事。
不像有的地方,净是虚头巴脑的。”
杨颜尚笑了:“我就想把茶馆做成这样,像个家,让来的人都觉得舒服。”
吃过面,杨颜尚给岩温老爹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帮王老板和李社长成了单,还提到了用滇红做担保的事。
岩温老爹在电话那头笑了:“颜尚,你做得对。
做生意就像种茶,要用心,要实在,这样才能长久。
等这批滇红运到秦州,我给你留最好的,让你泡给客人喝。”
挂了电话,杨颜尚走到院子里,看着那棵老槐树——枝桠上己经冒出了新芽,嫩绿嫩绿的,像希望在生长。
他想起明天要给陈老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还要请他来茶馆喝茶,顺便让他给茶馆题幅字,就写“茶聚人心”。
夕阳西下时,杨颜尚收到了王建军的短信——“木材己经送到工地,工人都开工了,谢谢您,杨老板。”
他看着短信,又看了看墙上的《茶经》拓本,忽然觉得,御府别院的故事,因为这7万的单子,变得更加生动了。
而这杯茶,这条归乡路,也因为这些实在的人、实在的事,变得更加踏实了。
二、茶暖后的余韵与牵挂三天后的一个傍晚,王建军又来到了御府别院。
这次,他没像上次那样慌慌张张,而是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杨老板,”他走进正屋,把木盒放在桌上,“我来给您送谢礼。”
杨颜尚正在泡普洱,听到声音抬头:“王老板,您太客气了,咱们都是朋友,不用送谢礼。”
“您必须收下,”王建军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套汝窑茶杯,白釉青纹,像雨后的天空。
“这是我托朋友从河南汝州买的,正宗的汝窑,您看这开片,多漂亮。
您帮我解了燃眉之急,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套茶杯,您用来泡茶,刚好。”
杨颜尚拿起一个茶杯,指尖划过杯沿——细腻的触感,带着点温润的凉意。
他知道汝窑的珍贵,尤其是这种正宗的汝窑,价格不菲。
“王老板,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杨老板,您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王建军有点急了,“我知道这套茶杯值点钱,但跟您帮我的忙比起来,不算什么。
您要是不收,我以后都不好意思来您这喝茶了。”
杨颜尚看着王建军真诚的眼神,想起父亲当年收到茶农送的茶筛时的模样——也是这样,推辞不过,最后收下了,却在下次收茶时,多给了茶农一些钱。
他笑了笑:“那我就收下了,谢谢您,王老板。
以后您来喝茶,我就用这套汝窑茶杯给您泡。”
王建军高兴地笑了:“这就对了!
杨老板,我跟您说个好消息,我昨天收到了一笔工程款,虽然不多,只有50万,但够付工人工资和剩下的木材款了。
等我把剩下的2万付给李社长,心里就彻底踏实了。”
“那太好了,”杨颜尚给王建军泡了杯普洱,用的就是那套汝窑茶杯,“您用这套杯子尝尝,看看是不是比普通杯子泡的茶更醇。”
王建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普洱的醇厚在汝窑杯的映衬下,似乎更浓了,回甘也更持久。
“好茶,好杯子,”他赞叹道,“杨老板,您这茶馆,真是个好地方,不仅能喝茶,还能交朋友,解决事。
我以后肯定常来,还会介绍我的朋友来。”
正说着,李建国也来了。
他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袋玉米糁和一袋苹果。
“杨老板,王老板,”他走进来,笑着说,“我刚从合作社过来,给您俩带了点农产品。
这玉米糁是今年新磨的,熬粥香;这苹果是刚摘的,新鲜得很。”
杨颜尚接过布包,闻了闻玉米糁——带着阳光的味道,很纯。
“李社长,您太客气了,每次来都带东西。”
“应该的,”李建国说,“王老板昨天给我打电话,说要付剩下的2万,我今天来,一是来喝茶,二是来跟您说声谢谢。
要是没有您,我和王老板也成不了这单。”
王建军连忙说:“李社长,该说谢谢的是我,谢谢您愿意先给我发木材。
那2万,我明天就转给您。”
“不急,”李建国笑了,“您先忙您的工程,等您方便了再转也不迟。
我今天来,还有个事想跟杨老板商量——我合作社的苹果,您茶馆用着怎么样?
要是客人喜欢,我再给您送点过来。”
杨颜尚想起这几天客人对苹果的评价——都说脆甜多汁,比外面买的好吃。
“李社长,您的苹果很好,客人都喜欢。
我再订两千斤,您看什么时候方便送过来?”
“明天我就让人送过来,”李建国高兴地说,“您放心,都是最新鲜的,没打蜡,没打农药,给客人吃的东西,不能马虎。”
三人坐在正屋,喝着普洱,聊着天——王老板聊他的装修工程,李社长聊合作社的农产品,杨颜尚聊他的茶山和茶馆。
火塘里的柴烧得正旺,映得三人的脸暖暖的,像一家人在聊天。
“杨老板,”李建国忽然想起什么,“我上次跟您说的玉米秸秆,您什么时候需要?
我让农户先粉碎好,等着您来拉。”
“再过半个月吧,”杨颜尚说,“我茶山的茶农己经准备好了发酵池,等您的秸秆运过去,就能发酵成有机肥。
到时候,我让茶山的司机来秦州拉,运费我来出。”
杨颜尚话刚落,李建国就摆起手:“运费哪能让你出!
秸秆本来就是我们要处理的废料,现在能卖钱还能帮上你,己经是赚了。
运费我来承担,就当是合作社给茶山的心意。”
两人推让了几句,最后杨颜尚拗不过李建国,只好点头:“那我先谢谢李社长。
等有机肥发酵好,我给您送点过来,您撒在合作社的玉米地里,保准明年玉米长得更旺。”
“那感情好!”
李建国眼睛亮了,“我正愁玉米地的肥力不够,有您这茶山的有机肥,明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王建军坐在一旁,看着两人聊得投机,端起汝窑茶杯喝了口普洱,笑着说:“杨老板,您这茶馆真是个‘宝地’,我本来是来求帮忙的,结果不仅成了生意,还认识了李社长这样的实在人。
以后我装修需要木材,肯定优先找李社长;要是李社长合作社需要装修,也尽管找我,我给您算成本价。”
李建国拍了拍王建军的肩膀:“那我可记住了!
我们合作社明年想建个新的仓库,到时候肯定找你。”
火塘里的枣木柴渐渐烧透,杨颜尚添了块新柴,火苗窜起来,映得桌上的汝窑茶杯泛着暖光。
他想起岩温老爹说的“茶能牵线”,现在才算真正明白——一杯茶的功夫,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放下顾虑,达成合作;能让原本棘手的难题,变成彼此共赢的契机。
“对了,李社长,”杨颜尚忽然想起件事,“我让茶山初制所给您寄了2斤滇红,应该这两天就能到。
您回去尝尝,要是觉得好,以后合作社搞活动,我给您按成本价供货。”
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感动地说:“杨老板,您真是太细心了。
我还没给您帮上什么忙,您倒一首想着我。”
“您帮王老板解了燃眉之急,就是帮我了,”杨颜尚笑了笑,“这滇红是今年的新茶,蜜香足,您泡的时候用85℃的水,先洗一遍茶,第二泡的味道最好。
要是农户家里有老人,冬天煮着喝,还能暖脾胃。”
李建国认真地记着:“我回去就试试,要是农户喜欢,我就跟您订一批,分给大家当福利。”
聊着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赵姨端着一碗刚煮好的玉米粥走进来,粥里放了几颗红枣,香味飘满了正屋。
“颜尚,李社长,王老板,快尝尝我煮的玉米粥,用的是李社长合作社的玉米糁,甜得很。”
三人接过粥碗,喝了一口——玉米的清香混着红枣的甜,暖得人心里发颤。
王建军感叹道:“这粥比我在饭店喝的鲍鱼粥还香,太实在了。”
李建国笑着说:“这就是咱们自己种的玉米,没打农药,没加添加剂,吃着放心。
以后您要是想吃,随时跟我说,我给您送。”
喝完粥,王建军和李建国准备离开。
杨颜尚送他们到院门口,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杨老板,您留步,”王建军转过身,“等我这工程结束了,我请您和李社长喝茅台,咱们好好庆祝庆祝。”
“好,”杨颜尚点头,“到时候咱们就在这茶馆,就着我泡的普洱,喝您的茅台。”
两人走后,杨颜尚回到正屋,收拾着桌上的茶杯。
汝窑茶杯被月光照得发亮,他想起王建军说的“这杯子用来泡茶刚好”,便拿出一块普洱,用茶刀撬了点,放进汝窑杯里——沸水冲下去,茶叶舒展,茶汤红浓,衬着杯身的青纹,像一幅流动的画。
他喝了一口,普洱的醇厚在汝窑杯的映衬下,似乎多了几分温润。
窗外的滇山茶在月光下泛着红光,像在为这场温暖的相遇点头。
杨颜尚拿起手机,给岩温老爹发了条短信:“老爹,我帮秦州的王老板和李社长成了单,用滇红做了担保,他们都很实在,以后茶山的玉米和秸秆有着落了。”
没过多久,岩温老爹回复了短信,还附了张照片——是茶山初制所的茶农们在打包滇红,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短信内容很简单:“颜尚,做得好。
茶暖人心,人暖茶更醇。”
杨颜尚看着照片,心里暖暖的。
他走到茶架前,看着那罐准备寄给李建国的滇红,忽然觉得,这2斤茶叶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牵挂——牵挂着李建国的合作社,牵挂着王建军的工程,也牵挂着那些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的农户和茶农。
深夜,杨颜尚在日记里写道:“2006年春,秦州下了场雨,雨停后,成了一笔7万的单子。
有汝窑茶杯的温润,有滇红的蜜香,还有玉米粥的甜。
原来,归乡路上的温暖,不是来自远方的繁华,而是来自这些实在的人、实在的事,来自一杯茶里的真诚。”
写完日记,他走到院子里,看着那棵老槐树——新芽己经长开了,嫩绿的叶子在月光下轻轻摇晃。
他想起明天要给陈敬山打电话,请他来茶馆喝茶,还要让他看看这套汝窑茶杯,听听这个7万单子的故事。
他相信,陈老一定会喜欢这个故事,也会为这杯茶里的真诚点赞。
而御府别院的故事,也因为这7万的单子,因为这些温暖的人和事,有了新的篇章。
杨颜尚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相遇,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温暖——都藏在这杯茶里,藏在这条归乡路上,藏在每一个实在的日子里。
相关推荐:
折声暗柳(柳容青康有为)全本免费小说阅读_全文免费阅读折声暗柳柳容青康有为
【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
【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
【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最热门小说_小说完整版【HP】我在霍格沃茨当助教李一鸥邓布利多
牧童:今日情报,五指山压了个猴(卜玄孙悟空)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牧童:今日情报,五指山压了个猴(卜玄孙悟空)
牧童:今日情报,五指山压了个猴(卜玄孙悟空)已完结小说_牧童:今日情报,五指山压了个猴(卜玄孙悟空)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卜玄孙悟空(牧童:今日情报,五指山压了个猴)全本阅读_卜玄孙悟空最新热门小说
全民开盲盒,我能看到里面的内容(楚奕杰克)免费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全民开盲盒,我能看到里面的内容楚奕杰克